前言
根據統計,2022年1-6月份,熱泵出口額總計約為5.8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為65.6%。其中:意大利約為1.1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88.4%;法國約為0.8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9%;澳大利亞約為0.4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72.3%;西班牙約為0.3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71.8%;荷蘭約為0.3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8.4%;德國約為0.25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5.32%;比利時約為0.1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7.12%;其他國家約為0.2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99.18%。(數據來源:產業在線)
熱泵對外出口增長強勁,究其原因:一是全球低碳環保思維的延伸成為熱泵規模擴張的重要增長引擎,各國紛紛出臺法案直接或間接促進熱泵的規模化應用;二是邊緣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以及燃氣價格的持續增長,導致能源結構轉型加劇,提升了熱泵替代價值。
應對氣候變化是熱泵出口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開啟的一場空前廣泛深刻的生產方式自我革命,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世界各國紛紛制定了目標和路線圖,其中促進熱泵使用則是一項重要內容。比如:2021年,英國政府就發布了《2050凈零戰略》,闡述了英國實現到2050年凈零排放承諾的重要舉措,其中提到,到2035年不再出售新的燃氣鍋爐,同時發展熱泵市場,2030年后達到每年60萬臺的安裝量;法國政府規定,家庭購買空氣源熱泵,可獲得5200歐元補貼包括(增值稅減免),2021年-2030年,國家將逐步減少碳排放;德國政府規定,2026年禁止在新建與現有建筑中安裝使用燃油的加熱設備,對購買熱泵設備的家庭可補貼35%的費用,若消費者是用熱泵替換現有燃油爐,則政府再額外補貼10%;意大利政府規定,2020年7月起,購買熱泵可以活動110%的購買價格退款,政策預計持續至2023年底,Eco-Bonus(生態補貼)無限期補貼65%;
而在今年的5月,荷蘭內閣也宣布,從2026 年起,混合式熱泵(hybride warmtepomp)將成為家庭供暖的標準。這意味著從這一年開始,人們在更換中央供暖系統(cv-ketel)時將不得不轉向使用更可持續的替代方案。除了混合熱泵外,還可以是全電動熱泵,或連接到公共的供熱網絡。荷蘭政府為購買熱泵提供補貼,到2030年(包括2030年),將為此撥款 1.5 億歐元。荷蘭氣候和能源部長杰滕表示,熱泵不僅可以節省燃氣,“而且對能源賬單和氣候也有好處”。
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此前在參眾兩院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該法案經總統簽署后成為國家法律。法案主要以補貼及稅收抵扣等形式支持清潔能源產業,同時試圖降低居民醫療成本。法案總投資金額超過4300億美元,資金主要來源于對高收入人群和企業的稅收政策調整所帶來的增量稅收。法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美國居民通脹壓力與對抗氣候變化,并預計能削減3000億美元以上的財政赤字。該法案中涉及多項對空氣能熱泵等節能暖通設備的支持政策,分別以稅額抵扣(Energy Efficient Home Improvement Credit)和補貼返現(High-Efficiency Electric Home Rebate Program)兩種形式對消費者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補貼。
而在近日,“歐洲地平線”(Horizon Europe)資助了一個新的歐盟項目,旨在到2030年讓高溫熱泵成為歐洲工業供暖主要技術。為了應對工業供暖脫碳,歐盟資助的SPIRIT項目于2022年9月1日啟動。SPIRIT項目通過在食品和造紙行業演示三種全尺寸(0.7–4 MW)高溫(140°C-160°C)熱泵技術(挪威、比利時和捷克共和國)來實現這一目標。它將研究如何提高其技術和經濟性能,并展示如何利用廢熱生產蒸汽,證明熱泵可以提供三倍的熱量。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