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20多年成規模的發展進程中,中國空調行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面臨最為嚴峻的挑戰。
2019冷年收盤之際,下探行情已然成為事實,悲觀情緒幾乎籠罩著整個空調行業。奧維云網最新公布的零售市場6月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零售量和銷售額雙雙遭遇滑鐵盧,行業整體降幅在15%以上。而業內權威媒體《空調銷售》雜志預測,2019冷年行業整體降幅極有可能在10%左右。部分二三線品牌的銷量降幅更大。這意味著在2017和2018冷年國內內銷市場持續走高的行情下,空調行業整體失速回調,步入下行通道。和絕大多數家電產品一樣,在模式、產品、渠道以及線上參與方式的幾經變幻后,空調制造業漂亮的“上半場”就此結束,競爭更為殘酷的下半場已然拉開序幕。
從對這幾份數據報告的理解中,市場不難品出這樣幾個關鍵詞——量價齊跌、庫存高企、供應鏈遲緩以及均價下探,2019冷年中國空調行業走出一條完全背離近幾年行業走勢的曲線。看起來,一個岌岌可危的時代正在向著空調行業撲面而來。顯然,如今想要繼續留在賽道上,需要付出更多。好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并沒有給整個空調產業亮紅燈,諸如高端產品和健康空氣等新需求也逐漸爆發出新的勢能。筆者以為,這對于下一冷年乃至于今后3—5年的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突破口。在這樣關鍵的行業盤整期,墊顛覆格局以及引領行業前行的,往往是率先尋求變化的品牌。
產品兩極分化嚴重,高端陣營開始顯山露水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2019冷年掛機和柜機格局穩定,其中變頻產品總體占比繼續穩中有升,這基本符合去年行業和調研機構對當前綠色環保節能趨勢的整體判斷。
不過,我們同時也注意到,隨著消費升降級兩大趨勢愈演愈烈,也對當前的空調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高低兩端產品陣營呈現出突兀的兩極分化,在低端產品價格觸底跑量的同時,高端產品陣營也正在迎來一輪新的爆發期。這種情況在電商愈加強大以及線下消費更為注重體驗的影響下,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如果說20年前,國內空調市場起步之際,整個市場對高端類產品和品牌并不理解,那么如今,從高端創牌到市場環境,從公眾認知到游戲規則,一個足以適配高端消費經濟的商業生態已經成型。從這個角度來看,高端產品和高端品牌的崛起是情勢必然。數據顯示,在行業整體銷量下滑的大基調下,高端產品市場卻為整體低迷的空調行業增添了一抹亮色,以格力、美的、海爾為首的行業三大品牌高端產品的銷量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盡管高端化已經是空調產業不可逆的趨勢,但從頭部企業的市場動作來看,各家的對高端二字的思考以及其前景和自身決心都略有不同。
2019冷年,格力空調被視為“被高端化”最徹底的品牌,高業績預期下,漲價是今年格力空調的一大變化。再看另一大空調巨頭美的,市場認知度和消費者忠誠度多年來始終保持在國內空調產業前列。今年美的集團推出了高端子品牌COLMO,主打高端智能家電市場。不過,空調暫時排除在COLMO的產品矩陣之外。
反觀空調三巨頭另一員的海爾,作為海爾旗下高端代表的卡薩帝空調,在15000元均價以上的市場中份額占比達到36.91%,是第二名的2倍,在整個空調陣營中獨樹一幟,確實領銜了空調產業持續向高端市場轉型。
健康空氣細分市場增長,智能自清潔繼續現象級表現
隨著千禧一代、Z世代逐漸成長為消費主體,強調自我意識的他們青睞有“專屬性” “個性化”的消費產品與體驗;另一方面,品牌商在渠道和產品的競爭中陷入同質化困境,加劇了品牌商推出痛點更垂直、高頻、有特點產品的意愿。
所以如果回看2018冷年各權威數據機構出具的市場盤點報告,不約而同的出現了新興產品細分——智能自清潔空調。而今年,智能自清潔空調不負眾望,成為行業整體失速下為數不多的保持了高速健康發展的產品類。
截止到目前為止,包括海爾、美的、格力、長虹、海信等國內一二線陣營品牌以及大金、日立等主流日系品牌在內的絕大多數主流空調品牌都已經陸續上馬自清潔技術,盡管技術的流派和實現方式各有差異,但健康室內空氣剛需已經是每個品牌都已經意識到的新話題。
不過,對于從2018年年初就火爆一時的“智能”和“健康”理念而言,很多空調企業走著走著并沒有在風口上飛起來,而是遇到一堵墻。雖然從進入的品牌數量和入場的產品規模來看,“健康智能”空調堪稱2018年最大的風口之一,一二線品牌在趨勢的推波助瀾下,幾乎all in,快速滲透,參與到一場史無前例的跟風大戰中,但真實的智能自清潔賽道卻逐漸呈現出一超多強的格局。
6月底,國家信息中心公布了5月份國內自清潔空調品牌銷售榜單,海爾、格力、美的分列TOP3,3大品牌總體占比超過70%,市場保持高位集中態勢,三大巨頭格局穩固,用戶忠誠度和市場認可度依舊遙遙領先。值得關注的是,海爾空調持續排在自清潔暢銷榜單第一。5月,海爾自清潔智能空調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占比分別達到了30.72%和30.46%,智能自清潔再次成為現象級產品,成為行業熱議以及跟風的對象。
與此同時,行業中對健康空氣需求以及智能自清潔技術最終走向哪里的討論之聲越發強烈。今年5月,海爾空調聯合國檢集團、中國天氣網等成立了全球首個健康空氣生態聯盟。實現了從“空氣生態1.0”做平臺階段升級到“空氣生態2.0”做生態階段,構建了顯示空氣、連接空氣、處理空氣、創造空氣的空氣運營邏輯,開放平臺整合海內外空氣生態伙伴,為全球用戶提供了全場景個性極致空氣體驗。
可以說,這一極具顛覆性的模式,徹底讓空調產品擺脫了“孤品”的身份,成為能夠和技術供應商、產品合作方以及用戶端互通互聯的全新物種。
產品均價滑坡,電商增勢不減
總結最近幾個冷年的空調數據報告,不難發現產品價格的波動和電商平臺在空調零售中逐漸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無關系。
2019冷年,從“618”“雙11”等重要電商節點的數據統計來看,空調類產品繼續保持了在線上的高速增長勢頭,包括格力、美的、海爾在內的巨頭品牌都在線上劃撥了充足的資源以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對抗。而以長虹為、海信等為代表的二線品牌也逐步在電商運營中增加資源砝碼,投資年輕群體喜好,希望能在線上流量的爭奪中分得一杯羹。
不過,以奧克斯為代表的“線上派”在2019冷年開啟之時率先推出了互聯網直賣模式,依靠線上線下無差價,不讓中間商賺差價等市場戰略,迅速將線上銷量劃出一道漂亮的增長曲線。但與此同時,奧克斯也率先踏入了空調產品的價格下行區間,這一度讓原本就繃緊神經的空調行業極度不適。
根據中怡康公布的今年五一空調市場價格監測數據,2019年五一期間,空調線上市場均價為2912元,均價同比增幅-2.6%; 線下市場均價為3763元,均價同比增幅-2.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8五一期間,空調線上市場和線下市場的均價增幅分別為8.8%和4.7%。也就是說,2019年五一期間,空調線上市場和線下市場的均價增幅回落了11.4%和6.8%,這個增幅回落速度十分驚人,本次空調市場價格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如上所言,一線品牌的降價幅度并不明顯,以海爾為代表的頭部品牌在高端產品的銷售比例上較往年同期繼續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產品均價大幅下滑的腳步,也從根本上阻止了價格戰在全線品牌間蔓延,規避了行業產生更多亂象的可能。
史上最高庫存預警
曾經中國空調行業的活躍,是建立在經濟高速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升的基礎上的,而隨著整體經濟走勢趨穩,產品在全國主要區域的覆蓋率也已經趨于飽和,空調產業也相應地要進入較為理性的發展階段。
而隨著消費的理性和市場的飽和,空調品牌早期在市場中的強硬作風以及空調產品銷售中特有的季節屬性造成了行業庫存一直水漲船高的現象。
根據《空調銷售》測算,2019冷年空調行業年度整體庫存將首次站上5000萬臺關口,高企的庫存對應著旺季不旺的內銷行情令行業彌漫著擔憂的氣氛,也極大壓縮了行業新冷年各大品牌的操作空間。
從品牌庫存狀態來看,格力依然高居業內庫存之首,如前文所言,高業績預期下,格力空調對渠道的壓貨現象更加嚴重,而眼下空調行業正處于產品迭代速度加快的階段,老產品擠壓現象異常嚴重,這也為格力后續的市場操作空間增加了難度。而作為格力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美的近年來在一直倡導的T+3模式下,其庫存狀況雖不及格力形勢逼人,但錯失高端轉型機會后,大量中低端但價格卻并不低的產品在市場中出現滯銷。
同樣作為第一陣營的海爾,在集團人單合一理念指導以及互聯工廠定制優勢的影響下,近年來其庫存一直是頭部品牌中最少的。基于此,輕裝簡行的海爾空調已然成為了新冷年最沒有包袱的品牌,也最有可能繼續深化品牌改革,持續搭建健康空氣生態,從而謀其更多突破和對空調產業格局上的重塑。
誠然,我們看到了海爾目前在一些方面取得的領先和成果,但在行業大趨勢不盡如人意的環境中,我們應該更冷靜的看待問題。綜合分析2019冷年空調產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不難發現,在成熟行業想變成領頭羊,最關鍵的是識別并找到那個“尚未存在”的市場,亦或是在已有的市場環境中,捕捉即時更新的需求。前者可能還不需要多么顛覆性的技術,而后者則有可能需要在持續迭代的產品中,做出深達需求內核的技術創新。
率先做出改變,最先做出突破的品牌,能夠在新的賽道中搶占先機,亦或是在早已成熟的賽道中,找到彎道超車的機會。同時如何讓領先“變現”也是當下空調行業決策者們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